一、单项选择题 试题 1 1.(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A. 2019 B. 2020 C. 2021 D. 2022 试题 2 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形成“以( )为主体、(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表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A. 国际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 B. 国内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 C. 国内国际双循环 国内大循环 D. 国内国际双循环 国际大循环 试题 3 3.下面不属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可行性的选项是( )。 A. 中国拥有14亿人口 B. 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市场 C.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 D. 庞大的国际需求 试题 4 4.要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短期来看,( )是重点。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稳需求,固经济 C. 扩大生产 D. 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试题 5 5.下面选项中,( )不属于“双循环”提出的时代背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B. “十四五”时期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期 C.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变革期 D. 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加速拓展期 二、判断题 试题 6 1.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我国长期向好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选择一项: 对 错 试题 7 2.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换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选择一项: 对 错 试题 8 3.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已跨入高收入国家门槛。 选择一项: 对 错 试题 9 4.国内循环是国际循环的外延和补充,起着带动和优化的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试题 10 5.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选择一项: 对 错
|